欢迎来到小九直播体育官网-小九直播nba-小九体育直播

182-0397-0789 182-0399-7789
小九体育直播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真的特别想为东北喊个冤!

浏览 时间: 2023-11-02 10:32:28 作者: 小九体育直播

  我之前是辽宁省某重工业城市某局办公室成员,负责写一点东西。接触的文件资料多一点,内心便有诸多的愤慨:

  为什么东北会变成这个样子?这难道仅仅是偶然的吗?为什么我们没办法发展,越来越差?

  现在能确定的是,整个东北的落后化、非工业化,并非偶然,而是某种无形的东西在起作用,如果你不想被任何的谎言和矫饰所迷惑,那么就请往下先看看。

  刚刚建国的时候,如果大家看过那时候中央政府出的任何一个关于工业和产业布局的文献,都回注意到这样的一句话:

  毫无疑问的是,上海是轻工业的基地,占全国轻工业产量的35%左右。而当时的东北,准确地说是辽宁,却把当时全国重工业的产量囊括了近七成!

  其中,关系到国际民生的基本的产品:钢材、成品油、电力、机床、军工,更高达八成以上!即便是原煤这样在关内手工劳动盛行的产业,辽宁仍然占到55%的份额(因为有抚顺阜新这两个当时在亚洲无可匹敌的露天煤矿)。

  今天,总有一些人牵强附会地说什么武汉、青岛、天津、甚至重庆、太原是老工业基地,这真叫人笑掉大牙。不客气地讲,跟辽宁中部的重工业基地相比,这些城市根本不配叫什么工业基地,顶多能称得上手工业基地!

  大家想过没有,若不是辽南地区稠密的铁路网,前方的物资如何能无误送到?比较一下此后的抗美援越,差距多大!可是令人气愤的是,即便是这些,今天也被歪曲成了,流血牺牲的是四川人,山东人;大生产的是上海人。奇怪了。难道中国的几个王牌军不是由东北子弟兵编成的?难道数万火车皮的战略物资不是由辽中工业基地生产的?

  再谈谈建国后的建设时期;笔者从祖父那里认真地学习过一五计划建设纲要(一本发了黄而且被老鼠啃过的小册子)。其中工业建设的中心意思其实只有八个字:“完善一个,铺开大网”。

  最中心的一句话是“建设并完善以鞍山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础,使之能够有效地支援全国的工业建设!

  这里,前半句是手段,后半句是目的。不幸的是,这个“目的”一直持续了五十年!!请各位注意,计划经济时东北产品的输出与八、九十年代的广货北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东北那叫调配。

  曾经有一种说法,把全中国比喻成一个大家庭,而东北,被称为这个家庭中的长子,而中国的别的地方,就是东北的弟弟妹妹。

  当初提出这个说法的人,大概认为这句话是夸东北的,但是事实上到了这几年,这个“长子”却成了家里,被人见人嫌的那个人。

  这是因为,这个原本前途无量的长子,当年因为家里穷,牺牲自己的前途出去打工养家,资助弟弟妹妹上学,而如今他年纪大了,长久的操劳让他浑身病痛,而且因为没有读过大学,还被弟弟妹妹嫌弃... ...

  这是一段另外的地方的人并不熟悉的历史,甚至连很多沈阳人自己也未必了解得很深。事情,还要从几十年前说起。

  沈阳,是中国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中国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重工业基地,擎起新中国的发展,有着共和国第一长子、东方鲁尔的美誉。

  在中国,几乎再数不出哪个城市,像沈阳一样,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一百多个“全国第一”。

  沈阳作为中国建国之初国内最重要的重工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基地,为共和国工业的起跑所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

  在国家一五和二五时期,国家把沈阳铁西列为重点改造的工业区,主要工业公司集中有650多个,其中20多个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技术水平名列全国同行业之首。而新中国将1/6的财力倾注在沈阳,由此可见沈阳在共和国工业起步路上的地位与贡献。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国的工业化从此开始建立,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工业体系,铁西区更是被称作中国制造之都。“东方鲁尔”、“共和国长子”,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称号,让人无法忘记它的光辉岁月。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沈阳,它为共和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许多个第一。第一台车削普通机床、第一台125万吨挤压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等100多个新中国的第一从这里产出。到1957年,辽宁全省工业总产值为102亿元,占全国14%;而重工业产值为72.4亿元,占全国22.7%,沈阳因而一举成就共和国工业长子的地位。

  1923年春,在沈阳北门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机器制陶工厂(肇新窑业公司);1949年7月7日,东北博物馆(现辽宁省博物馆)在沈阳成立,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开放的博物馆;1953年,沈阳鼓风机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家风机专业制造厂,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

  沈阳变压器厂是国家顶级规模、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以制造大型变压器为主的变压器专业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是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建,是国内最早生产车床的工业企业。

  在建国初,为了让全国工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最早成立在沈阳的东药总厂被分出一半到上海,建成了今天的上海医药集团;60年代,东药总厂分划送到湖北,成为了今天的湖北医药集团;到80年代,东药总厂又被分送到石家庄,成了今天的华北制药。一个东药总厂,曾援建了国内几十家制药企业,是中国化学制药工业的摇篮。

  而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机械行业、电视行业、电器行业、铸造行业等行业,每一个行业都在复制着这样的故事,几乎大半部分的工业公司都是从东北出来的,这些故事说出去都是沈阳人、东北人的骄傲。

  有数据显示,建国后的历代“全国劳模”中,沈阳劳模占了大部分,那些劳模们所代表的,也恰是重工业城市沈阳的辉煌。

  在1950年至1980年期间,沈阳支援了全国各地大概一百多个企业,现在有30个上市公司,都是从沈阳支援出去的。当时有句话也反映了这一事实:

  只要外地有新厂开工,沈阳的老师傅们肯定要赶赴现场带徒弟。有人说,沈阳是共和国工业的长子,我看,应该叫奶娘才对!

  鞍钢大型厂很长一段时期是国内唯一能生产重轨的工厂,可是诸位读者你们想一想,建国以后,在东北地区究竟建设了几公里的铁路?就是七十年代建设的沟海线也是辽宁省自筹资金建成的!

  其实,又何止是产品?六十年代支援大三线建设,辽宁承担了最重的任务。超30%的技术,管理骨干被抽调到了西部,很多甚至是整厂整矿地搬迁.。在河南、在陕西、在四川、在云南、在贵州、在甘肃、在湖北的工厂、矿山、军企、基地中大部分,甚至整厂整矿的沈阳人、大连人、鞍山人、抚顺人、本溪人...在金沙江畔、赤水河边、阴山脚下、戈壁荒滩、他们甚至隐姓埋名,死了都不为人知(笔者父亲的一位年轻时的好友,在一个叫金川还是金昌的地方工作,死后整整六年家里人才知。)

  从技术到人才,从装备到思想,沈阳及东北地区曾支撑起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任,担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这不仅是一座城市的骄傲,更是生长在这座城市中的所有沈阳人以及这个城市发展的贡献者的骄傲。

  别的不说,陈三两,想来大家都还记得吧?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作出了无数贡献的人们,每人每月只有三两油吃!难道是东北不产豆油吗?不是,东北的大豆产量占全国的44-57%(1962-1977年),难道是全国人民都只吃三两油吗?不是,北京市的人均配比是东北的6.67倍,可是它半两油都不产!年轻的人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问问任何一个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人,那究竟是怎样的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东北的情况也不大好,但还可以勉强维持,为有吉林和黑龙江两地的大粮仓。但是上边连续的指令,调配口粮、饲料粮入关,目标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调走的那是什么?那是人命啊!要不是东北的自然基础好,大自然赋予的粮食多的话,这等釜里抽粮的作法保不齐也会在东北发生人间惨剧。

  今天,那么多的人上网骂东北人的不是,他们可曾记得,他们的父辈、祖父辈是靠那一口东北大米活下来的,为什么如此的忘恩负义!今天四十岁以上的人们应该还记得七十年代东北人到北京抢购的情景吧。猪肉甚至整扇整扇地往回扛。

  到了80 年代初,中央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政企分开,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工业得到发展。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数百万产业工人及其家庭付出代价,痛及身心。

  那时候,沈阳、抚顺、本溪、鞍山等城市,很多东西卖不出去,价钱非常低。几十万工人的企业濒临破产,财政负担不起,公司开始转型了。

  当时东北企业大多数都是这种,低效能、高污染、资源型企业,利润很低,设备也很破旧,大多面临破产、倒闭,工人面临下岗、失业,很痛苦、很无奈。往日的辉煌一去不返。工人们从受人羡慕的阶级,一下子被甩到社会的底层。

  “九千块钱啊,就买断几十年工龄。当时真的是干啥的都有。有离家出走的,有想不开跳河的”。

  一个下岗家庭,儿子对父母说,学校要开运动会,他要买一双运动鞋。可是家里穷得连买一双鞋的钱都凑不出来。吃饭的时候,妻子忍不住抱怨丈夫没本事,丈夫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说。然后放下碗筷,一跃从阳台跳下。

  老姨下岗后,丈夫开始家暴,没多久婚姻也没保住。老姨开始一个人带着女儿,给人做保姆、炸麻花、卖卷饼,吃了很多苦,勉强维持生活。后来妈妈实在心疼自己的亲妹妹,四处托关系终于在环卫处谋了一个扫大街的工作,每月工资500左右。

  一开始老姨不懂职业潜规则,不知道孝敬队长,队长就给她穿小鞋,让她扫最早一班的卫生,凌晨三点多开始扫。东北的大雪,深得没过膝盖,老姨怎么扫都扫不完,后来在同事的指点下,才知道她每个月赚的500块钱,要拿出200孝敬她的小队长。

  老姨太穷了,她太需要这500块钱了,如果给了队长200块,她可能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养活自己的女儿了。老姨咬着牙不肯送礼,她想苦点就苦点吧, 累点就累点,忍忍就过去了。

  但事事不遂人愿,队长终于对不懂人情世故的老姨忍无可忍,在临近年关的一个冬天的晚上,找人用搬砖在老姨的脑袋上拍了一砖。老姨当场倒在雪窝里,老姨知道是谁指使的,就报了警,但没证据,警察也没办法,队长十分嚣张,让老姨小心一些。

  要过年了,老姨一身伤,十分沮丧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个午夜打劫的,他手握着尖刀,给老姨跪下磕了三个响头,他说,多也不抢,就要一袋面钱,回家过年给孩子包饺子吃。

  老姨被打得在医院住了半个月,不但没有正真获得该有的赔偿,还欠下了一大笔债,面对打劫的,顿时万念俱灰,她对着那个打劫她的人,冷笑几声,一把抓住那个人手里握着的尖刀,用力往自己的身上捅。劫匪被老姨的举动给吓坏了,幸亏他反应快,打落了尖刀,阻止了老姨自杀。

  后来二人就在雪地里跪着给对方磕头,求对方弄死彼此,然后就是跪在雪地里的两个人嚎啕大哭了起来。他们谁都没问对方原因,但是他们都知道为啥,两个人就一直哭一直哭,直到远处的烟花把他们炸醒,他们才擦干眼泪,拍拍身上的雪准备回家给孩子做饭。

  临走前,老姨把身上仅有的四十块钱,递给了那个劫匪,劫匪还给老姨20块,小声地说了句:“谢谢!”

  如果说八十年代之前,东北人民只是小苦的,那么改革开放之后,东北人民便是独享这份苦果了。

  改革开放,国家在南海边画了几个圈搞窗口,搞实验田。当然是有风险的,这就需要由上缴财政的大户来分担,这其中东北又是主力军。八十年代初期,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每年的本级财政支出都是财政收入的三到六倍。

  如果说,此时的广东、福建等地经济实力弱,减免税收制度对中央财政的影响不大的话,那么到了一九八四年(请大家记住,一九八四年是中国经济领域一个很重要的年头,这一年很多有利于南方各省的经济政策出台,东南部各省的发展势头正式形成)。

  当时的情况是,南方,尤其是广东,已经初显活力。而北方,尤其是东北已经显得有些吃力了。从这样一个时间段起,东北真正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大业成本的承担者。

  这里笔者要澄清一个事实,一直有人声称,并有人相信,八十年代上海为国家上缴了最多的税收,其实真正的第一是辽宁省。问题就在于上海是作为一个整体为国家交税的,而辽宁省内还分出去了几个所谓的计划单列单位:沈阳市、大连市、鞍钢、辽河油田...

  最为典型的是一九八八年,全国上缴税利的前十名中,竟有四个来自辽宁省:沈阳、鞍钢、大连、大庆油田,占全国人口总数不到十分之一的东北三省,是否有些出血过度了呢?!

  这时候的东北已经显出发展后劲的不足,表现在工业设施老化、技术落后,企业留利过少,自我发展(当然,这些都是相对于全国而言,为完成每年沉重的上缴任务,东北工业基础错过了八十年代后期工业领域升级换代的良机!这难道是无意中形成的吗?错!上层搞经济的人心知肚明。

  说国有企业比重过高,说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全,说非公有制企业欠发达,说政府的权力过大,说资源枯竭造成并发症,说东北人才外流严重,说东北人观念落后,等等。

  东北衰落,最根本的原因主要在于,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东三省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政策红利。也就是说,这三十余年来,在政策层面,东北一直遭到了无情的忽视,甚至是抛弃!

  这才是令全体东北人最为委屈又无奈的。我知道,马上会有人跳出来说:“你们东北人就知道要政策!”别急,且容我慢慢道来。

  1978年,辽宁的GDP总量是广东的两倍;到2000年,广东则是辽宁的两倍。这二十多年间,发生了什么?难道说,辽宁人突然变笨了,或者说,他们天天都在睡懒觉?

  什么叫经济特区?万事特事特办!企业注册?好,简化程序。税收减免?好,可完全。因此,特区对区域经济的辐射与引领作用,早已为我们所公认。试想一下,如果当初特区不是设在深圳,而是设在大连,那么今天的辽宁会怎样,东北又会怎样?

  有人又会说了,那特区设在青岛,山东还厉害了呢。对。没错。你说的和我说的,没有一点矛盾。特区,名义上是试点,实际上,就是机会占先,这已是三岁娃娃都明白的常识。

  说东北国有企业比重太大,亏损严重,这是历史造成的。那么,说东北民营经济不大不强,这又是什么问题导致的?

  必须承认,是在经济特区及沿海开放开发的带动下,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才有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因此,请不要动不动就批评东北人观念保守,不肯发展民营经济了。你以为民营经济就是在路边支个摊子烤肉串那么低成本吗?看看广东与浙江的非公有制企业,哪一家不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技术引进和人才支撑?

  那些民营企业主,一没有祖上大量的遗产传承,二没机会得到银行的贷款,三又不偷又不抢,那么资本原始积累是如何完成的?其秘密就在于,免税政策将大量资金沉淀在了民间。更不要说,某些地区的走私,明晃晃地给多少公司能够带来了第一桶金!

  离开了开放政策,就不会有大批外企落地生根;没有了大批外企,管理与技术怎会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以市场换技术,这是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但是我们东北,基本上没有正真获得这样的好处。

  当然是从包括东北在内的内地来。说实话,是政策,让东北在改革开放第一波就掉了队,其恶果之一,就是人口外流,包括人才外流。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东三省每年净流出人口达200万。他们本身是观念最新的一群人,也是最有闯劲的一群人。他们的离开,是东北的重大损失。但是,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离开,造成了东北今天的困境,而是因为东北没有占得政策先机,整个地区先陷入了萧条,然后才导致他们的离开。反过来,人口与人才的流失,又加剧了东北的萧条。这才是符合事实的因果关系!

  一带一路战略是好的,但与东北没关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可期待的,但与东北没关系;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望成为第四增长极,但同样与东北没关系;

上一篇:2018年1月13日CSM52城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东方卫视《恋爱先生》收视第一 下一篇:亚洲首台套18300T双动双向挤压机在菏泽交付